项目介绍

推荐单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牵头单位:

复旦大学

参与单位:

人民法院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
当前位置: 项目介绍 >> 正文
跨部门金融案件协同服务与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背景
发布时间:2024-12-13     来源:     作者:

金融稳定事关国家安全、急需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202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稳定法》(立法程序中)规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相互促进,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协同高效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2023年)。

金融案件办理过程中,呈现出跨部门协作需求强烈的显著特征,处置难度高、效率低,风险防范化解形势严峻复杂,亟需提升跨部门协同处置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特别是证券案件的办理,因其涉及领域广泛、专业要求高、法规复杂性强,以及多部门协作需求强烈,协同办理的难度更为突出。此外,非法集资案件的打击任务同样面临巨大挑战。

  • 最高检、证监会联合发布的证券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从犯罪事实发生到检察院提起公诉,平均耗时4-5年。

  • 证券违法犯罪案件处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检察院、银行、监管部门。

  • 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全国法院审结非法集资一审刑事案件6.02万件10.87万人。

  • 非法集资案件数量多、占比大,每年均在5000件以上,约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40%左右。

  • 非法集资犯罪手段网络化、专业化,隐蔽性强,近五年来,线上非法集资案件比例分别占当年案件总量的20%左右,总体呈上升趋势。

下图展示了当前法检司在处理金融案件过程中的现状分析,具体反映了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流向、程序解释以及存在的案件处置难点。

特点:

  1. 涉案部门多: 金融案件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等,案件复杂性显著提高。

  2. 专业性强: 案件中涉及大量专业领域的知识,如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法律法规等,处理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

  3. 新型案件频发: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虚拟货币纠纷等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法律适用存在一定挑战。

难点:

  1. 数据来源多且杂: 金融案件涉及的数据来源广泛,包括银行交易记录、证券交易信息等,数据种类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难度。

  2. 智能工具支撑不足: 现有技术手段对案件的辅助能力有限,智能化办案工具尚未充分普及,影响了案件处理效率。

  3. 风险难以感知: 金融案件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复杂多样,难以及时发现和预警,增加了案件审理和执行的难度。

这些特点和难点共同构成了当前法检司处置金融案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也为项目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联系我们:复旦大学数据安全与治理实验室

邮箱:dsglab@fudan.edu.cn

中国·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